周易略例

周易略例
魏·王弼著 唐·邢璹注 《周易略例》,中国三国时期魏国玄学家王弼的著作。为王弼总论《周易》主要思想的一组论文,共7篇。唐邢说:“如王辅嗣《略例》,大则总一部之指归,小则明六爻之得失。”王弼的《周易略例》与《周易注》互相配合,集中地反映了他的《易》学观点和解《易》方法论。如在《明象》篇中,他反对“案文责卦”、“存象忘意”的解《易》方法,主张要“忘象以求其意”。他详细地分析了言(卦、爻辞等...

周易口义

周易口义
胡瑗(993~1059)字翼之,世称安定先生。泰州如皋人。为宋初三先生之一。颇为历代学人所矜式。其《周易口义》是宋代重要的易学著作。邵伯温《闻见前録》记程子(程颐)与谢湜书,言读易当先观王弼、胡瑗、王安石三家。其《周易口义》是其以易学阐明儒理的代表着作,颇为程子、朱子所推崇。 胡瑗与孙复、石介并称宋初三先生,是宋代理学酝酿时期的重要人物。胡瑗精通儒家经术,以“圣贤自期许”...

周易口诀义

周易口诀义
四库提要 唐史徵撰。《崇文总目》曰:“河南史徵,不详何代人。”晁公武《读书志》曰:“田氏以为魏郑公撰,误。”陈振孙《书录解题》曰:“三朝史志有其书,非唐则五代人。”避讳作证字。《宋史·艺文志》又作“史文徽”,盖以徽徵二字相近而讹。别本作“史之徵”,则又以之文二字相近而讹耳。今定为史徵,从《永乐大典》。定为唐人,从朱彝尊《经义考》也。《永乐大典》载徵《自序》云:“但举宏机,纂其枢要,先以王...

周易举正

周易举正
四库提要 旧本题“唐郭京撰”。京不知何许人。《崇文总目》称其官为苏州司户参军。据《自序》言“御注《孝经》,删定《月令》”,则当为开元后人。《序》称曾得王辅嗣、韩康伯手写真本,比校今世流行本及国学乡贡人等本,举正其谬。凡所改定,以朱墨书别之。其书《崇文总目》始著录,《书录解题》於宋咸《易补注》条下称“咸得此书於欧阳修”,是天圣、庆历间乃行於世也。洪迈、李焘并以为信。晁公武则谓以繇彖相...

周易集注

周易集注
本书共分继承了朱熹的理数之学而更加详细;其深究易象之旨,则发朱熹所未发。本书侧重取《系辞》“错综其数 ”以论象,以象数阐释义理,以义理印证象数,纵横推演,以象数错综变化,按图索骥,为学《易》者洞开了门兴高采烈;使失去了一千多年的象数,又回到了“四圣”原处。当时,《周易集注》被称为“绝学”。 来知德(公元1525-1604),字矣鲜,梁山(今四川梁平)人。幼有至行,有司举为孝童。嘉靖三十...

周易集解

周易集解
唐李鼎祚撰。鼎祚《唐书》无传,始末未详。惟据《序》末结衔,知其官为秘书省著作郎。据袁桷《清容居士集》载“资州有鼎祚读书台”知为资州人耳。朱睦《序》称为秘阁学士,不知何据也。其时代亦不可考。《旧唐书·经籍志》称录“开元盛时四部诸书”而不载是编,知为天宝以后人矣。其书《新唐书·艺文志》作十七卷,晁公武《读书志》曰:“今所有止十卷而始末皆全,无所亡失。”岂后人并之耶?《经义考》引李焘之言...

周易杭氏学

周易杭氏学
周易杭氏学 周易杭氏学 的目录: 周易杭氏学 图书第一 周易杭氏学 卦位第二 周易杭氏学 卦材第三 周易杭氏学 卦名第四 周易杭氏学 卦别第五 周易杭氏学 卦象第六 周易杭氏学 卦数第七 周易杭氏学 卦气第八 周易杭氏学 卦用第九 周易杭氏学 十至十八 周易杭氏学 周易杭氏学

周易阐真

周易阐真
周易阐真清代 刘一明著 周易阐真 的目录: 周易阐真 序 周易阐真 卷一 周易阐真 卷二 周易阐真 卷三 周易阐真 卷四

周易禅解

周易禅解
易学和佛学都是博大精深的学问,会通儒家与佛家,以禅解易是一门既古老又新颖的交叉学科。在《周易》的义理、象数和古史等研究路径中,以禅解易是其中一较为特殊的研究门类。明代僧人智旭是禅易会通的集大成者,《周易禅解》为其代表性著作。 《周易禅解》是智旭为了融合儒佛思想,47岁时所著。其以禅解《易》,一是从佛法的角度,用“约佛法释”的形式,如一约果后垂化,二经秉教进修,一约佛果八相,二约内...

周易参同契

周易参同契
《周易参同契》。东汉魏伯阳著,简称《参同契》,道教早期经典。全书托易象而论炼丹,参同「大易」、「黄老」、「炉火」三家之理而会归於一,以乾坤为鼎器,以阴阳为堤防,以水火为化机,以五行为辅助,以玄精为丹基等等,从而阐明炼丹的原理和方法,为道教最早的系统论述炼丹的经籍。历来注家很多,著名者有後蜀彭晓《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宋朱熹《周易参同契考异》(化名空同道士邹欣),宋陈显微《...
Copyright © 2018- 中华古籍全录 保留所有权利.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