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学师承记

汉学师承记
本名《国朝汉学师承记》。清江藩[1]撰。八卷。阐述清代学者的学术思想、师承关系,列为传记。作者是吴派惠栋的后学,故所列人物,除首先记载阎若璩、胡渭,最后附录明末清初学者黄宗羲、顾炎武外,主要是乾嘉学派的著名学者,亦即吴派、皖派的师承传记及其与东汉古文经学派的历史学术渊源关系。至于常州学派的主要人物如庄存与、刘逢禄等,则未列专传。对该书持有不同意见的,有方东树《汉学商兑》等。 江...

韩诗外传

韩诗外传
西汉初年记述前代史实、传闻的著作。作者韩婴,生卒年不详。燕人。汉文帝时为博士,景帝时为常山王太傅,武帝时曾与大儒辩论于朝廷。他是汉初传《诗》三家之一的《博士》创始人,也授《易》,传授地区主要在燕、赵间。据《汉书。艺文志》载,其著作有《韩故》、《韩内传》、《韩外传》、《韩说》及《韩氏易》等。但今存仅《韩诗外传》10卷,紊乱脱落,已非原本。其佚文散见《文选》李善注及唐、宋类书。 韩...

国朝宋学渊源记

国朝宋学渊源记
〖国朝宋学渊源记〗二卷,附记一卷。 清江藩(1761-1830)撰。江藩著有《国朝汉学师承记》,专记清初至中期篙守汉儒训诂之学者,即汉学家,此书则专记清代遵循宋儒义理之学者即宋学家。卷上首有记一篇,历叙清代宋学源流,大致谓汉、末之学不可偏废,更不宜党同伐异、互相诡毁。全书以地域划分为南北学者,一卷记北方学者,渭北学以二曲(李□)为宗,议论不主一家,期于自得,无一语坠入禅窟。下卷记南方学...

国朝汉学师承记

国朝汉学师承记
系清江藩总结清代汉学的重要著作,共八卷,附《经师经义目录》一卷。 江藩系清著名汉学家惠栋的再传弟子。清代汉学自顾炎武开山,阎若璩、胡渭奠基,惠栋开创,戴震集其大成之后,至乾嘉时期,已臻于极盛,学者无不靡然向风。但是,尚未有学者对此进行总结,只有汪中曾说“国朝诸儒崛起,按二千余年沉沦之绪,通儒如顾宁人、阎百诗、梅定九、胡肋明、惠定宇、戴东原,皆继往开来者”(《汉学师承记》卷七...

枫山语录

枫山语录
〖枫山语录〗一卷,明章懋(1437一1522)撰。 章懋字德懋,号□然子,晚号谷滨遗老,浙江兰溪人。成化二年(1466)进士,授编修,累迁福建按察□事、起为南京国子监祭酒、礼部尚书。曾讲学枫木山,世称枫山先生。著有《枫山集》等。为学质约淖雅,潜修默成,为时所重,后人称为明代醇儒。此书为其语录汇编,分学术、政治、艺文、人物、拾遗五类。其论学术、政治,多为人人习见之理,而极明白醇正。谓“人得天...

方言校箋

方言校箋
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字子云,汉族。西汉官吏、学者。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县友爱镇)人。 少好学,为人口吃,博览群书,长于辞赋。年四十余,始游京师,以文见召,奏《甘泉》、《河东》等赋。成帝时任给事黄门郎。王莽时任大夫。校书天禄阁。 方言校箋 的目录: 方言校箋

二程粹言

二程粹言
〖二程粹言〗二卷。 宋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原撰,杨时汇辑整理。此书共十篇,分作《论道》、《论学》、《论书》、《论政》、《论事》、《天地》、《圣贤》、’《君臣》、《心性》、《人物》。朱熹曾说,程颢之言发明极致,善开发人;程颐之言即事明理,尤耐咀嚼。然当时记录既多,卷帙又浩繁,读者不能骤窥其要旨;加之诸弟子所记录又各以己意为增损,尤不免互相抵牾庞杂,故朱子曾拟删定...

东溪日谈录

东溪日谈录
〖东溪日谈录〗八卷,明周琦撰。 周琦字廷玺,马平(今广西柳江)人。成化十七年(1481)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员外郎。曾受学于洛阳阎先生,而阎受学于薛□,故其学以程朱为本,复性为主。一生体验天地万物之性,以会经传之旨,每有心得,辄笔录之,积久成书。分十三类,见性道谈一卷,理气谈一卷,祭祀谈二卷,学术谈一卷,出处谈一卷,物理谈一卷,经传谈三卷,著述谈一卷,史系谈二卷,儒正谈一卷,文词谈...
Copyright © 2018- 中华古籍全录 保留所有权利.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