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知录集释

日知录集释
明清之际的著名学者、抗清志士顾炎武所著的《日知录》,是其积三十余年心力编次而成的,旨在资治,“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凡经义、吏治、财赋、史地、后事、艺文等,皆探其原委,考正得失,论据精详,文理通达,确是一部名山绝业之作。道光年间,青年学者黄汝成,以遂初堂三十二卷本为底本,参以阎、沈、钱、杨四家校本,并收录道光前九十余家学者对《日知录》的研究成果,成《日知录集释》一书,是为西...

潜夫论

潜夫论
王符,字节信,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县)人。其生卒年月不可详考。大约生于东汉和帝、安帝之际,卒于桓帝、灵帝之际。少好学,有志操,与马融、窦章、张衡、崔瑗等人相友善。其活动在黄巾起义之前。当时东汉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和严重,朝政更加腐败黑暗,统治阶级的贪婪和残暴,再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使社会更加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王符性情耿介,不苟同于世俗,于是终身不仕,隐居著书三十余篇,...

潘子求仁录辑要

潘子求仁录辑要
《潘子求仁录辑要(竖排繁体)》内容为:潘平格,字用微,四库全书总目作用征,浙江慈溪人,明末清初思想家,以讲学终身。学问渊博,对程朱、陆王、老庄、佛学都有研究,但均持否定态度。所推崇者,孔孟而已。他说:吾儒之道至孟子而绝,二千年来,我幸窥见一斑,忧叹彷徨,惟恐不得其人共明之。 求仁绿充分体现了他的学术思想和政治主张。他认为,人一出胎便具有仁义礼智这种善性,上自天子,下至...

明道编

明道编
〖明道编〗六卷,明黄绾(1477-一1551)撰。黄氏曾撰《久庵日录》八卷、《习业录》四卷,嘉靖二十六年(1547)其子黄承德将二书合并,刻成《明道编》十二卷,今所存六卷,为黄绾晚年所手定《日录》六卷,其他已佚。此书为黄氏学术思想的代表著作。黄氏一生学术思想的观点在此书中均有反映。黄氏初受学于谢铎,信宋儒之学,后追随王守仁,晚年又背叛王学。黄氏曾对王守仁“致良知”说推崇备至,谓为“圣学”,后...

孟子字义疏证

孟子字义疏证
序 丙申余少讀論語,端木氏之言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讀易,乃知畜性與天道在是。周道衰,舜、禹、湯、文、武、周公致治之法,煥乎有文章者,棄為陳跡。孔子既不得位,不能垂諸制度禮樂,是以為之正本溯源,使人於千百世治亂之故,制度禮樂因革之宜,如持權衡以御輕重,如規矩準繩之於方圜平直。言似高遠,而不得不言。自孔子言之,實言前聖所未言;微孔子,孰從而...
Copyright © 2018- 中华古籍全录 保留所有权利.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