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公易说

温公易说
六卷。司马光(1019~1086)撰。司马光,字君实,北宋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封温国公,故后世称为司马温公。经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历天章阁待制兼知谏院、龙图阁直学士、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等职。反对王安石变法,为保守派领袖。为官清廉,为人正直。喜读经史,尤好《左传》。著有《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考异》、《法言集注》、《切韵指掌图》、《涑水纪...

陆氏易解

陆氏易解
陆氏易解 [明]姚士粦 提要 《陆氏易解》一卷,明姚士粦所辑。呉陆绩周易注也。呉志载,绩所着有《易释玄》,《隋经籍志》有绩《周易注》十五卷。《经典释文》序录作陆绩《周易述》十三卷。《会通》一卷。新旧唐书志所载卷数与《释文》同。原本久佚,未详孰是。此本为《盐邑志林》所载,凡一百五十条,朱彝尊以为抄撮。陆氏《释文》、李氏《集解》二书为之然。此本兼采京氏《易传注》为多,而彝尊未之...

陆氏易解

陆氏易解
提要 臣等謹案陸氏易解一卷,明·姚士粦所輯。呉·陸績周易注也。呉志載,績所著有易釋玄,隋·經籍志有績周易注十五卷。經典釋文序錄作陸績周易述十三卷。㑹通一卷。新舊唐書志所載卷數與釋文同。原本久佚,未詳孰是。此本為鹽邑志林所載,凡一百五十條,朱彜尊以為抄撮。陸氏釋文、李氏集解二書為之然。此本兼採京氏易傳注為多,而彜尊未之及。又稱其經文異諸家者,履帝位而不疚,疚作疾。明辨晢也,...

了斋易说

了斋易说
△《了斋易说》 一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宋陈瓘撰。瓘字莹中,了翁其自号也。延平人。元丰二年进士甲科。建中靖国初为右司谏,尝移书责曾布及言蔡京、蔡卞之奸,章数十上,除名编隶合浦以死。事迹具《宋史》本传。此本为绍兴中其孙正同所刊。冯椅谓尝从其孙大应见了翁有《易全解》,不止一卷,多本卦变,与朱子发之说相类。胡一桂则谓尚见其初刊本,题云《了翁易说》,并未分卷。此本盖即一桂所见也...

连山易

连山易
《连山易》古多只称《连山》,其名初见于《周礼·春官宗伯·大卜》。《连山易》是以四季六气为旺衰指引,以六甲值符为吉凶判辨之坐标,以三元九运为时空转换。不同于用金、木、水、火、土五行生克的客观论来指导概念论的辩证方法。《连山易》是用古人对客观世界的实体论、摸看论来定义万物发展的自然法则,对以人为本的社会人类行为作了系统的规则并论证论述。在64个卦的宫变,象变中详尽的应用训词、诰词、...

京氏易传

京氏易传
西汉京房撰。三卷。三国吴陆绩曾注此书。以乾、坤为根本,坎、离为性命,统摄六十四卦,用世、应、飞、伏、游魂、归魄等解说爻、卦之间的关系,是术数之学。京氏另写有《易》章句及讲说灾异之书,《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都有著录,与本书不同。又《搜神记》等书引京房《易传》,虽亦言灾异,但文多不见于此书,恐是另一本书。 西汉京房撰,吴陆绩注。房本姓李,吹律自定为京氏,字君明,东郡顿邱...

横渠易说

横渠易说
横渠易说·三卷。张载(1020~1077)撰。张载,字子厚。世居大梁(今河南开封),后侨居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世称横渠先生。历云岩令、崇文院校书、太常礼院等职。少孤、自立,喜谈兵。后读佛老之学,累年无所得,转而习“六经”。其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认为世界本源是太虚一元之“气”,万物皆由“气”聚散变化而成。因讲学关中,世称“关学”,为理...

读易详说

读易详说
《读易详说》,亦称《读易老人解说》,南宋李光撰。 李光(1078-1159),字泰发,一字泰定,号转物居士,越州上虞(今属浙江)人,崇宁五年(1106)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参知政事。晚年因反对“和议”触犯秦桧,迁谪岭南,自号读易老人,日讲《周易》一卦,因著《易传》十卷,即为《读易详说》。 《读易详说》自明以来久无传本,朱彝尊《经义考》亦云未见。《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荟萃成编,但缺...

东坡易传

东坡易传
举世皆知苏东坡为一代文豪,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个“易学大师”,曾经写过一本《东坡易传》。 苏轼幼时便随眉山道士张易简读书学《易》,少年时欲入山林当道士,终生与道士高人交往频繁,深晓《周易》占卜和“胎息”养生之术,并自称“铁冠道人”。其父苏洵精通《太玄》,晚年欲作《易传》未成,遗命苏轼继作此书。苏轼于45岁左右被贬官于黄州时开始撰写《易传》,此后不断修改,直到生命垂危之时才修改完毕。他...

大易象数钩深图

大易象数钩深图
大易象数钩深图元-张理 大易象数钩深图 的目录: 大易象数钩深图  序 大易象数钩深图  卷上 大易象数钩深图  卷中 大易象数钩深图  卷下
Copyright © 2018- 中华古籍全录 保留所有权利.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