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易传

子夏易传
序 《子夏易传》一为二卷,一为十一卷。旧本题卜子夏(前507一?)撰。子夏姓卜名商,春秋末晋国温(今河南温县)人,孔子学生,为莒父宰。孔子死后,到魏国讲学,主张国君要学习《春秋》,吸取历史教训,宣扬“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等观点’,李克、呈起都是其弟子,魏文侯也尊以为师,相传《诗》、《春秋》等儒家经典就是由他传授下来的。学术界历来主张,此书为后人伪撰,而托附于子夏名下,《四库全书...

周易注

周易注
《周易注》,中国三国时期魏国玄学家王弼著。为历史上重要的《周易注》之一。唐太宗命孔颖达等修《五经正义》,其中《周易》选用王弼注,认为“唯魏世王辅嗣之注,独冠古今”。从此,王弼《周易注》作为官方定本而流传于世。《四库全书总目》说:“《易》本卜筮之书,故末派寝流于谶纬,王弼乘其极敝而攻之,遂能排击汉儒,自标新学。” 王弼在注《易》中,革除汉儒“互体”、“卦变”、“五行”等牵强附会的“按文责...

周易郑康成注

周易郑康成注
欽定四庫全書 經部一 周易鄭康成註 易類 提要:臣等謹案周易鄭康成註一卷,宋王應麟編。應麟字伯厚,慶元人,自署浚儀,葢其祖籍也。淳祐元年進士,寶祐四年復中博學鴻詞科,官至禮部尚書,兼給事中。事迹具宋史,儒林傳。案,隋志載鄭元周易註九卷,又稱鄭元王弼二註。梁陳列於國學。齊代,惟傳鄭義。至隋,王註盛行,鄭學寖微。然新唐書著録十卷。是唐時,其書猶在,故李鼎祚集解多引之。宋崇文總目惟...

周易音义

周易音义
周易音义 唐国子博士兼太子中允赠齐州刺史吴县开国男陆德明撰 周(代名也周至也遍也备也今名书义取周普) 易(盈只反此经名也虞翻注参同契云字从日下月) 上经(上者对下立名经者常也法也径也由也) 干(卦名) 传(直恋反以传述为义谓夫子十翼也解见发题) 第一(亦作弟) 王弼注(本亦作王辅嗣注音张具反今本或无注字师?无者非) 干(竭然反依字作干下乙干从旦于?音偃?卦云干健也此八纯...

周易新讲义

周易新讲义
四库提要 宋耿南仲撰。南仲字希道,开封人。靖康间以资政殿大学士签书枢密院,与吴开沮战守之说,力主割地。南渡后迁谪以终。事迹具《宋史》本传。是书旧本或题《进周易解义》,疑为侍钦宗於东宫时经进之本。前有南仲《自序》曰:“易之道有要,在无咎而已。要在无咎者何,善补过之谓也。”又曰:“拂乎人情,是为小过,拂乎天道,是为大过。”南仲是说,盖推衍尼山“无大过”之旨。然孔子作《文言传》,称“知进...

周易述

周易述
二十三卷。清惠栋(1697—1758)撰。惠栋字定宇,号松崖,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惠土奇之次子,清代《易》汉学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其书主要发挥汉儒之学,以荀爽、虞翻为主。并且参照郑玄、宋咸、干宝诸家之说,融会其义,自己作注自己疏正。目录凡四十卷。从第一卷到二十一卷,均训释经文。体例复《周易》之旧,经、传分释。二十二卷到二十三卷是《易微言》,均是杂抄经典论《易》之语。二十四卷到...

周易尚氏学

周易尚氏学
《周易尚氏学》是对《周易》包括《易纪》全文的注释。作者继承象数学的传统,认为《易》辞皆观象而累,故重在以象释《易》。除了依据《易傅》所取象外,又从《左传》、《国语》、《逸周书》特别是《易林》研究中许多人们久已不谈的佚象,并提出覆象、半象等说话,用以解释《周易》,对郑玄的爻辰说和虞翻的爻变法,则不予采取。尚秉和认为,《易经》的卦爻辞均从象中来,其在“说例”节写到:“故读《易》者,...

周易浅述

周易浅述
四库提要 国朝陈梦雷撰。梦雷字省斋,闽县人。顺治己丑进士。官翰林院编修。缘事谪戍,后蒙恩召还,校正铜板。复缘事谪戍,卒於戍所。是编成於康熙甲戌,乃其初赴尚阳堡时所作。大旨以朱子《本义》为主,而参以王弼《注》、孔颖达《疏》、苏轼《传》、胡广《大全》、来知德注。诸家所未及及所见与《本义》互异者,则别抒己意以明之。盖行箧乏书,故所据止此。其《凡例》称解《易》数千家,未能广览,道其实...

周易略例

周易略例
魏·王弼著 唐·邢璹注 《周易略例》,中国三国时期魏国玄学家王弼的著作。为王弼总论《周易》主要思想的一组论文,共7篇。唐邢说:“如王辅嗣《略例》,大则总一部之指归,小则明六爻之得失。”王弼的《周易略例》与《周易注》互相配合,集中地反映了他的《易》学观点和解《易》方法论。如在《明象》篇中,他反对“案文责卦”、“存象忘意”的解《易》方法,主张要“忘象以求其意”。他详细地分析了言(卦、爻辞等...

周易口义

周易口义
胡瑗(993~1059)字翼之,世称安定先生。泰州如皋人。为宋初三先生之一。颇为历代学人所矜式。其《周易口义》是宋代重要的易学著作。邵伯温《闻见前録》记程子(程颐)与谢湜书,言读易当先观王弼、胡瑗、王安石三家。其《周易口义》是其以易学阐明儒理的代表着作,颇为程子、朱子所推崇。 胡瑗与孙复、石介并称宋初三先生,是宋代理学酝酿时期的重要人物。胡瑗精通儒家经术,以“圣贤自期许”...
Copyright © 2018- 中华古籍全录 保留所有权利.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