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全书

周子全书
《周子全书》《周子全书》(又名《周濂溪先生全集》),前有张伯行作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 之序,曰:“先君子为予言曰,周程张朱,孔孟之正传也,子其勉旃。予已心焉识之。迨后从事举业,而周程张朱之言,仅从《性理》及《近思录》中领略大意,尚未获尽睹全书。每时时思购之,而不可得。甲戌岁,予官中垣居京师,乃于报国寺中偶得濂溪全集,如获至宝,手不释卷者累日。欲重梓以广其传,而继以效力河工...

中庸章句集注

中庸章句集注
《四书集注》是朱熹的代表著作之一,也是四书上升为儒家经典的地位以后,诸多注解中最有权威和影响最大的一种。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原籍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县,从他父辈起,居住福建南剑今福建南平。生于南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卒于南宋宁宗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他一生只作过9年官,大部分时间在福建讲学。晚年由于反对当权派韩伦胄,被诬为“伪学”领袖,受到贬斥。南宋末理宗尊崇道学...

中庸章句

中庸章句
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尧之一言,至矣,尽矣! 中庸章句序 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

中庸(含注释翻译)

中庸(含注释翻译)
《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据《史记·孔于世家》记载,孔子的儿子名叫孔鲤,字伯鱼;伯鱼的儿子名叫孔伋,字子思。孔子去世后,儒家分为八派,子思是其中一派。荀子把子思和孟子看成是一派。从师承关系来看,子思学于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曾子,孟子又学于子思;从《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观点来看,也大体上是相同的。所以有“思孟学派”的说法。...

治世龟鉴

治世龟鉴
《治世龟鉴》·一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 元苏天爵撰。天爵有《名臣事略》,已著录。此书为成化丙午吴江知县太和陈尧弼所刊。篇首天爵结衔,题中奉大夫,浙江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考《元史》天爵本传,凡两拜是官,一在至正七年,一在至正十二年。此书前有林兴祖、赵汸二序,皆标至正十二年壬辰正月,则作於再任之日。是时妖寇自淮右延及江东,诏天爵总兵饶信,克复一路六县。正干戈俶扰之际,乃能留心於...

正学隅见述

正学隅见述
《正学隅见述》·一卷(陕西巡抚采进本) 明朝王宏撰撰。宏撰有《周易筮述》,已著录。是编以周子无极之说。陆九渊争之於前;朱子格物之说,王守仁轧之於后。诸儒聚讼,数百年而未休。大抵尊朱者则全斥陆、王为非,尊陆、王者则全斥朱子为谬,迄无持是非之平者。宏撰此书,则以为格物之说当以朱子所注为是,无极之说当以陆九渊所辨为是。持论颇为平允。其中虽历引诸说以相诘难,而词气皆极和平。凡崇朱氏学...

正蒙

正蒙
《正蒙》 中国北宋哲学家张载的重要哲学著作。约成书于熙宁九年(1076)。《蒙》是《周易》的一个卦名,该卦彖辞中有“蒙以养正”语。蒙,即蒙昧未明:正,即订正。意即从蒙童起就应加以培养。张载说:“养其蒙使正者、圣人之功也。”书名由此而来。 张载著《正蒙》的主要目的,是用儒家学说批判佛、道思想,建立气一元论的哲学体系。他在《正蒙》中,以《易传》为根据,论证了物质的气是世界的本原,批判...

张子正蒙注

张子正蒙注
《张子正蒙注》是王夫之的主要哲学著作之一。他通过为北宋张载的《正蒙》一书作注解的形式,继承和发展了张载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正蒙》是张载最主要的著作。他的哲学思想的精粹,具体表现在这部著作里。朱熹曾经给这书做过注解,名《正蒙解》,虽然也表示推崇,大部分却把他的理论歪曲了。后来做注的,明朝有高攀龙、陈伯达,清朝有李光地、冉觐祖、张伯行、王植等,都不及王夫之所注的精确。王夫之的...

曾子

曾子
汪晫[约公元一二o一年前后在世]字处微,绩溪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泰初前后在世。 九岁丧父,哀慕如成人。事祖母及母以孝闻。博学多通。郡守欲见之,以编氓辞。真德秀参知政事,属绩溪令李遇访晫言行之实,将荐于朝。会德秀卒,未果。后晫亦卒,遇私谥之曰康范。 曾子 的目录: 曾子
Copyright © 2018- 中华古籍全录 保留所有权利.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