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全书
《周子全书》《周子全书》(又名《周濂溪先生全集》),前有张伯行作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
之序,曰:“先君子为予言曰,周程张朱,孔孟之正传也,子其勉旃。予已心焉识之。迨后从事举业,而周程张朱之言,仅从《性理》及《近思录》中领略大意,尚未获尽睹全书。每时时思购之,而不可得。甲戌岁,予官中垣居京师,乃于报国寺中偶得濂溪全集,如获至宝,手不释卷者累日。欲重梓以广其传,而继以效力河工。及历任山左、江左,公事匆忙,未遑遽及。丁亥春,恭膺简命,叨抚九闽,闽固朱夫子之乡也。公余与多士讲求身心性命之学,搜罗前贤遗书,以及先儒文集。凡足以发明孔孟之理者,悉取而重订之。因思圣学之失传也,自孟子而后大道不明,即以韩昌黎之才之识,犹不免孔墨并称.况其下焉者乎?有宋濂溪先生,崛起南服,不由师授,默契道体,上以接邹鲁之传,而下以启洛闽之绪,于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形生神发之理,推极奥蕴。且其言诚、言几、言性安、言复执,直揭日月,而昭云汉。以故二程传其学,朱子阐其说,字剖句晰,无微不彰。日与陆氏弟昆反复辨难,不厌烦读焉。此其服膺先生当何如?虽然,先生之所以融彻于图象之表者,非徒在语言文字也。盖实所养内充,春风和气随时发见。故当其出,则政事精绝,宦业过人;当其处,则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山谷黄氏称其短于取名,薄于缴福,菲于奉身,陋于希世。勉斋又言周子以诚为本,以欲为戒。先生真所谓闇然而日章者也。则夫后之人匪但读其书已也,不更当缅想其为人哉!今者《性理》、《近思录》二书,以先生开其先,当已家传而人诵矣。第先生全书,不敢私之什袭,且恐其历久而或至湮没,急为订讹编次,付之剞劂,以公同好,俾学者知其绪余,一根理奥。则太极一书,虽广大精微,要其阳变阴合、诚通诚复之理,皆得由考亭以溯伊洛,由伊洛以溯濂溪,藉此以表章孔孟之传于不坠。庶无负先君子庭训意也,是余之愿也夫。”
是书共十三卷。卷一“太极图”、“太极图说”、“朱子图解”、“朱子太极图说解(附辩_)”,
卷二“诸儒太极论辩”,卷三“语类附见”,卷四“诸儒太极发明”,卷五“通书一”、“语类附见”、卷六“通书二”、“语类附见”,卷七“诸儒通书论序”,卷八“遗文并诗(诸儒记诗跋附录)”,卷九“遗事(朱张语录附见)”、“诸贤赠送唱酬附录”、“诸贤怀仰纪述附录”,卷十“年谱(序本传墓志铭事状附录)”,卷十一“诸记序铭附录”,卷十二“诸记并祭祝诸文附录”,卷十三“历代褒典”。是书所列《周子太极图》为经朱熹改造之图(与明初曾端《太极图说述解》所列之图完全相同)。其三层图式之“水”、“火”分别交叉同二层图式相连,是将二层图“阳动”一边视作“离”,“阴静’’一边视作‘‘坎’’,有体现《通书》“水阴根阳,火阳根阴”说之意。(周敦颐《太极图》原图,分而为五,合而为一。五层图式本各自独立,为说明“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而画第二层图式。既曰“两仪立”,则是以天地为两仪,非以坎离二卦为“两仪”。且其原图本是“动阳”与“静阴”,而“阳动”、“阴静”则为朱熹所改。以黑白块替代卦爻符号始于南宋朱熹和洪迈,故朱熹《答袁枢》曰“此亦非占法”。周子时尚无有以黑白块替代卦爻原本符号之举。)
自朱熹、张栻等人表彰《周子太极图》之后,则产生了不少专论《周子太极图》的易学著作。就朱彝尊《经义考》所载,南宋时有宋中《太极演说》(己佚)、郑起《太极无极说》(存目)、谢升贤《太极说》(己佚)、程若庸《太极图说》(已佚)、戴亨《太极图说》(已佚)、胡希是《太极图说》(己佚),元代有郝经《太极演》(今佚)、刘因《太极图后记》(见《四库全书》中之《静修集》)、朱本《太极图解》(已佚)、陈樵《太极图解》(已佚)、吕洙《太极图说》(己佚)、刘霖《太极图解》(己佚),明代有程存《太极图说》、朱谧《太极图解》(朱彝尊注“未见”)、周是修《广演太极图》(巳佚)、张宇初《太极图释》(见《四库全书》中之《岘泉集》)、曹端《太极图说述解》、张元祯《太极图说要》(朱彝尊注“未见”)、戴琥《太极图说》(朱彝尊注“未见”)、周山《太极图解》(已佚)、蔡清《太极图解》、李廉《太极图纂要》(朱彝尊注:“未见”)、左辅《太极后图说》、许浩《太极图说》、王承裕《太极动静图说》(朱彝尊注:“未见”)、舒芬《太极释义》、俞昆《太极图解》(朱彝尊注:“未见”)、程霆《太极图说》(未彝注:“未见”)、何维柏《太极图解》(朱彝尊注:“未见“)、孔学周《太极辨疑》、沈亨《太极图解》(已佚)、庞嵩《太极图说》(朱彝尊注:“未见”)、谈缙《太极图说》(朱彝尊注:“未见”)、周原诚《太极图论》(已佚)、詹景凤《太极图说》。又《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儒家类存目》载元孙自强《太极辨》三卷、明罗鹗《太极图分解》一卷。这些论说《太极图》的专著多数己经佚失,存者亦不过专论《周子太极图》之渊源或予以述解,而皆不如张伯行《周子全书》集周敦颐事迹、著作及后人(特别是朱熹)述解与褒典之大成。是书可谓研究周敦颐其人其学的一-部重要著作,亦是究易图学必备于案边之书。
从是书中我们可以得到朱熹有关《周子太极图》渊源与解说等方面的大部分资料,又其中潘兴嗣《濂溪先生墓志铭》、度正《濂溪先生年谱》及张栻等人之“祠记”,亦是研究周敦颐学术思想的重要文字。很多问题(如太极图非周子作、源于寿涯说等)都可以从中得到答案。
自朱熹改造《太极图》之后,元、明、清三代之学者,大都宗之以为说,而周子《太极图》的原貌就几乎没有人去考辨了。我们以朱震《汉上易传卦图》所列《太极图》比较之,其原图二层图式下方是“动阳”二字,则上方就必定是“静阴”二字,这就与《通书》“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也”、“动而无静,静饿无动,物也”之说相符。就朱震所列之图考之,其图已不是周子原图。到了朱熹时,为达到为其理学服务的目的,就对刘牧、邵雍、周敦颐之易图进行了改造。着是我们研究宋代易图时必须明确的问题。
- 序
- 卷一
- 卷二
- 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