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文心雕龙(含注释翻译)

2015年05月08日 诗文评 暂无评论

《文心雕龙》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全书包括四个重要方面。上部﹐从《原道》至《辨骚》的5篇﹐是全书的纲领﹐而其核心则是《原道》﹑《徵圣》﹑《宗经》3篇﹐要求一切要本之於道﹐稽诸於圣﹐宗之於经。从《明诗》到《书记》的20篇﹐以“论文序笔”为中心﹐对各种文体源流及作家﹑作品逐一进行研究和评价。以有韵文为对象的“论文”部分中﹐以《明诗》﹑《乐府》﹑《诠赋》等篇较重要﹔以无韵文为对象的“序笔”部分中﹐则以《史传》﹑《诸子》﹑《论说》等篇意义较大。下部﹐从《神思》到《物色》的20篇(《时序》不计在内)﹐以“剖情析采”为中心﹐重点研究有关创作过程中各个方面的问题﹐是创作论。《时序》﹑《才略》﹑《知音》﹑《程器》等4篇﹐则主要是文学史论和批评鑑赏论。下部的这两个部分﹐是全书最主要的精华所在。以上四个方面共49篇﹐加上最後叙述作者写作此书的动机﹑态度﹑原则﹐共50篇。

《文心雕龙》中虽然也有某些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但构成它的文学思想纲领及核心的﹐则是儒家的思想。它并不否认物质世界存在的真实性﹐却认为在客观现实世界之外﹐有一个先天地而生的“道”或“神”。这个“道”或“神”是决定客观世界一切变化的无形的﹑最终的依据。刘勰认为“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原道》)﹐正是圣人著述经典的根本原则。“神道设教”语出《易?观?彖》:“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把超自然的﹑人格化的“神”及其在现实中的代理人帝王﹐视作理所当然的最高权威。根据这一见解﹐《文心雕龙》不仅进一步发展了荀子﹑特别是扬雄以来的“原道”﹑“宗经”﹑“徵圣”的观点﹐并且将它贯穿到《文心雕龙》一书的一切重要方面﹐成为他立论的根本依据﹐给他的理论染上了一层经学色彩而且带来了许多局限性。例如﹐他认为一切种类的文章都是经典的“枝条”。对当时的各种应用文都设有专目论述﹐却对正在形成的小说不屑一提。

文心雕龙(含注释翻译) 的目录:
  • 文心雕龙原道第一
  • 文心雕龙征圣第二
  • 文心雕龙宗经第三
  • 文心雕龙正纬第四
  • 文心雕龙辨骚第五
  • 文心雕龙明诗第六
  • 文心雕龙乐府第七
  • 文心雕龙诠赋第八
  • 文心雕龙颂赞第九
  • 文心雕龙祝盟第十
  • 文心雕龙铭箴第十一
  • 文心雕龙诔碑第十二
  • 文心雕龙哀吊第十三
  • 文心雕龙杂文第十四
  • 文心雕龙谐隐第十五
  • 文心雕龙史传第十六
  • 文心雕龙诸子第十七
  • 文心雕龙论说第十八
  • 文心雕龙诏策第十九
  • 文心雕龙檄移第二十
  • 文心雕龙封禅第二十一
  • 文心雕龙章表第二十二
  • 文心雕龙奏启第二十三
  • 文心雕龙议对第二十四
  • 文心雕龙书记第二十五
  • 文心雕龙神思第二十六
  • 文心雕龙体性第二十七(缺)
  • 文心雕龙风骨第二十八
  • 文心雕龙通变第二十九
  • 文心雕龙定势第三十
  • 文心雕龙情采第三十一
  • 文心雕龙熔裁第三十二
  • 文心雕龙声律第三十三
  • 文心雕龙章句第三十四
  • 文心雕龙丽辞第三十五
  • 文心雕龙比兴第三十六
  • 文心雕龙夸饰第三十七
  • 文心雕龙事类第三十八
  • 文心雕龙练字第三十九
  • 文心雕龙隐秀第四十
  • 文心雕龙指瑕第四十一
  • 文心雕龙养气第四十二
  • 文心雕龙附会第四十三
  • 文心雕龙总术第四十四
  • 文心雕龙时序第四十五
  • 文心雕龙物色第四十六
  • 文心雕龙才略第四十七
  • 文心雕龙知音第四十八
  • 文心雕龙程器第四十九
  • 文心雕龙序志第五十
标签:

给我留言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留言!

Copyright © 2018- 中华古籍全录 保留所有权利.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