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正 《夏小正》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科学文献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事历书,原为《大戴礼记》中的第47篇。 夏小正原文收入《大戴礼记》中,在唐宋时期散佚(而大戴礼记亦有一半同时散佚)。现存的《夏小正》为宋朝傅嵩卿著《夏小正传》把当时所藏之两个版本《夏小正》文稿汇集而成。但因经文与传文(以自己的文字解释)在篇章中混集而没有说明之关系,《夏小正传》中不尽是原来之全部篇章。 因原稿散佚与... 2015年05月06日 十三经注疏 暂无评论 喜欢 1 阅读全文
五诰解 〖五诰解〗四卷 南宋杨简(1141一1226)撰。杨简为宋代著名学者,其生平详见《慈湖易传》。《尚书》中的周诰,向以佶屈聱牙著称,颇不便于阅读,故吕祖谦撰《书说》,先释周诰,而后及虞、夏、商《书》诸篇,以先难后易而为之。杨氏此作,意亦在此,选取《周书》中的《康诰》、《酒诰》、《召诰》、《洛诰》、《康王之诰》五篇进行连释。其说解时有新义,如《康诰》"惠不惠,懋不懋",则归重于君... 2015年05月06日 十三经注疏 暂无评论 喜欢 0 阅读全文
问辨录 《问辨录》·十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明高拱撰。拱有《春秋正旨》,已著录。此编取朱子《四书章句集注》、《疑义》,逐条辨驳。其论《大学》,谓新民即明德中事,不应分之为三纲领。不知经文三“在”字显然并列,安能不区别为三?又论“贤贤易色”一章,谓人能如是,必其务学之至觉,“生质之美”四字,朱子可不必加。亦未深体抑扬语意。如斯之类,皆不免有意推求。至如伊川谓“敬事而信”一章皆言所存而不及... 2015年05月06日 十三经注疏 暂无评论 喜欢 0 阅读全文
四书章句集注 《四书章句集注》是四书的重要的注本。其内容分为《大学章句》(1卷)、《中庸章句》(1卷)、《论语集注》(10卷)以及《孟子集注》(14卷)。朱熹首次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认为《大学》中“经”的部分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的部分是“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而由“子思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四者上下连贯传承而为一体。《大学》、《中庸... 2015年05月06日 十三经注疏 暂无评论 喜欢 0 阅读全文
四书释地 《四书释地》·一卷、《四书释地续》·一卷(以上二种,江苏巡抚采进本)释《地又续》·二卷、《四书释地三续》·二卷(以上二种,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清朝阎若璩撰。若璩有《尚书古文疏证》,已著录。是编因解《四书》者昧於地理,往往致乖经义,遂撰《释地》一卷,凡五十七条;复摭所未尽为《释地续》一卷,因牵连而及人名凡八十条;复因地理、人名而及物类、训诂、典制得一百六十三条,谓之《又续》;其他解... 2015年05月06日 十三经注疏 暂无评论 喜欢 0 阅读全文
四书近指 四书近指 二十卷 河北容城 孙奇逢著,成书于顺治末年,已知最早版本为康熙元年中州学署版,书名页刊有“礼部呈进 孙钟元先生四书近指” 。国家图书馆有藏。光绪时亦有重修本。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载:《四书近指》·二十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国朝孙奇逢撰。奇逢有《周易大旨》,已著录。是编於四子之书挈其要领,统论大指,间引先儒之说以证异同,然旨意不无偶偏,如云“圣人之... 2015年05月06日 十三经注疏 暂无评论 喜欢 1 阅读全文
诗说 《诗说》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清朝惠周惕撰。周惕字元龙,长洲人。康熙辛未进士。由庶吉士改密云县知县。惠氏三世以经学著,周惕其创始者也。是书於毛《传》、郑《笺》、朱《传》无所专主,多自以已意考证。其大旨谓《大、小雅》以音别,不以政别,谓《正雅》、《变雅》,美刺错陈,不必分《六月》以上为正,《六月》以下为变,《文王》以下为正,《民劳》以下为变。谓二《南》二十六篇皆疑为房中之乐,... 2015年05月06日 十三经注疏 暂无评论 喜欢 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