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式

诗式
诗式,唐代诗僧皎然之作也。皎然,俗姓谢,字清昼,湖州吴兴人。东晋大诗人谢灵运之十世孙,生卒年均不详,约生于开元、天宝之际,卒于贞元、永贞间,年六十余。皎然幼负异才,性与道合,吟咏性情,文章儁丽,当时号为释门伟器。颜真卿、韦应物等并重之,与之酬唱。皎然诗有「杼山集」十卷,并所着「诗式」五卷、「诗评」三卷,及「儒释交游传」、「内典类聚」、「号呶子」等,并传于世。诗式一书,今有五...

诗人主客图

诗人主客图
叙曰:唐张为撰《诗人主客图》一卷,所谓主者,白居易孟云卿李益鲍溶孟郊武元衡,皆有标目。馀有升堂、入室、及门之殊,皆所谓客也。宋人诗派之说实本於此。求之前代,亦如梁参军锺嵘分古今作者为三品,名曰《诗品》,上品十一人,中品三十九人,下品六十九人之例。然彼捃拾闳富,论者称其精当无遗,兹则落落仅此数人,於唐代诗人中未及十分之三四。即所引诸人之诗,亦非其集中之杰出者,或第就其耳目所及...

诗谱

诗谱
○古体 《周南》,不离日用间,有福天下万世意。 《召南》,至诚谆恪,秋毫不犯。 《邶风》,君子处变,渊静自守。 《齐风》,翩翩有侠气。 《唐风》,忧思深远。 《秦风》,秋声朝气。 《豳风》,深知民情而真体之。 《小雅》,忠厚。 宣王《小雅》,振刷精神。 《大雅》,深远。 宣王《大雅》,铺张事业。 《周颂》,天心布声。 《鲁颂》,谨守礼法。 《商颂》,天威大声。 凡读《三百篇》,要会其情不足...

诗人玉屑

诗人玉屑
魏庆之,字醇甫,号菊庄,南宋建安(今属福建)人。他一生与当时文人骚客广泛交往,无意仕途。所著《诗人玉屑》二十一卷。ARTX.CN 《诗人玉屑》以辑录体的形式,收录选辑了两宋诸家论诗的短札谈片,其中又以南宋为主。一至十一卷论诗歌艺术、体裁、格律及艺术手法;十二卷之后评论两汉之后的作家作品。魏庆之对诗话一体评价很高,他认为“诗之有评,犹医之有方也。评不精,何益于...

诗品

诗品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祇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诗。昔《南风》之词,《卿云》之颂,厥义夐矣。夏歌曰:“陶乎予心。”谣曰:“名予曰正则。”虽诗体未全,然是五言之滥觞也。逮汉李陵,始著五言之目矣。古诗眇邈,人世难详,推其文体,固是炎汉之制,非衰周之倡也。自王、扬、枚、马之徒,词赋竞爽,而吟咏靡闻。从李都尉迄班婕妤,...

诗镜总论

诗镜总论
诗有六义,《颂》简而奥,夐哉尚矣。《大雅》宏远,非周人莫为。《小雅》婉娈,能或庶几。《风》体优柔,近人可仿。然体裁各别,欲以汉魏之词,复兴古道,难以冀矣。西京崛起,别立词坛,方之於古觉意象蒙茸,规模逼窄,望湘累之不可得,况《三百》乎? 十五《国风》,亦里巷语,然雍雍和雅,骚人则萧萧清远之音。 西京语迫意锓,自不及古人深际。 诗人一叹三咏,感寤具存,庞言繁称,道所不贵。韦孟《讽谏...

诗法家数

诗法家数
夫诗之为法也,有其说焉。赋、比、兴者,皆诗制作之法也。然有赋起,有比起,有兴起,有主意在上一句,下则贴承一句,而后方发出其意者;有双起两句,而分作两股以发其意者;有一意作出者;有前六句俱若散缓,而收拾在后两句者。诗之为体有六:曰雄浑,曰悲壮,曰平淡,曰苍古,曰沉着痛快,曰优游不迫。诗之忌有四:曰俗意,曰俗字,曰俗语,曰俗韵。诗之戒有十:曰不可硬碍人口,曰陈烂不新,曰差错不贯...

升庵诗话

升庵诗话
《升庵诗话》,自明以来无善本。有刻入升庵文集者,凡八卷;(自五十四卷至六十一卷。)有刻入升庵外集者,凡十二卷;(自六十七卷至七十八卷。)有入《丹铅总录》者,凡四卷;(自十八卷至二十一卷。)《函海》又载其十二卷及补遗三卷。此详彼略,此有彼无,前後异次,卷帙异数。其字句之讹,则各本皆然。鲁鱼亥豕,往往不能句读,殆皆仍其传写之误耳。明刻书夙以多讹闻,兹复益以传写之误,升庵嘉惠後学...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六十卷、《後集》四十卷,宋胡仔撰。仔字元任,绩溪人。舜陟之子,以荫授迪功郎、两浙转运司办公事,官至奉议郎,知常州晋陵县。後卜居湖州,自号“苕溪渔隐”。其书继阮阅《诗话总龟》而作。前有自序,称“阅所载者皆不录”。二书相辅而行,北宋以前之诗话大抵略备矣。然阅书多录杂事,颇近小说。此则论文考义者居多,去取较为谨严。阅书分类编辑,多立门目。此则惟以作者时代为先後,能...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六十卷、《後集》四十卷,宋胡仔撰。仔字元任,绩溪人。舜陟之子,以荫授迪功郎、两浙转运司办公事,官至奉议郎,知常州晋陵县。後卜居湖州,自号“苕溪渔隐”。其书继阮阅《诗话总龟》而作。前有自序,称“阅所载者皆不录”。二书相辅而行,北宋以前之诗话大抵略备矣。然阅书多录杂事,颇近小说。此则论文考义者居多,去取较为谨严。阅书分类编辑,多立门目。此则惟以作者时代为先後,能...
Copyright © 2018- 中华古籍全录 保留所有权利.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