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词管见

窥词管见
作词之难,难于上不似诗,下不类曲,不淄不磷,立于二者之中。大约空疏者作词,无意肖曲,而不觉彷佛乎曲。有学问人作词,尽力避诗,而究竟不离于诗。一则苦于习久难变,一则迫于舍此实无也。欲为天下词人去此二弊,当令浅者深之,高者下之,一俛一仰,而处于才不才之间,词之三昧得矣。 词之关键,首在有别于诗固已。但有名则为词,而考其体段,按其声律,则又俨然一诗,觅相去之垠而不得者。如〈生查子〉...

孔子诗论

孔子诗论
释文及注解台湾大学周凤五 凡例 一、本篇根据《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一)》图版,参考马承源所作释文,简号、简序仍其旧贯。 二、释文用通行字,通假字直接读破,简文残缺或无法辨识者以□代之。 三、释文重新标点断句,竹简抄写符号仅保留长方形墨记。 四、文字考释在注解中择要说明。 壹、释文 【第一简】 行此者其有不王乎?孔子曰:「《诗》亡隐志,乐亡隐情,文亡隐言。」 【第二简】 时也,文王受命矣...

柯亭词论

柯亭词论
守四声并无牵强之病ARTX.CN 词讲四声,宋始有之,然多为音律家之词。文学家之词,分平仄而已。音律家之词,原可歌唱,四声调叶,为可歌之一种要素。仇山村曰:“词有四声、五音、均拍、轻重、清浊之别,即指可歌之词而言。北宋如屯田、方回、清真、雅言诸家,南宋如白石、梅溪、梦窗、草窗、玉田诸家,大都妙解音律,所为词,声文并茂。吾人学其词,多有应守四声者。且所谓音律家...

菌阁琐谈

菌阁琐谈
黄公词筌守州规轨 贺黄公载酒园诗话,与吴修龄围炉诗话,皆标举晚唐,斥王、李者。标新撷秀,清婉动人,实亦竟陵之旁流,彼幽此浅耳。黄公皱水词筌,亦多俊语,而确守州规轨。殊不思卮言所谓宛转绵丽、浅至儇俏者,吴歌佳致,政可表隆庆间江左风流。西蜀南唐四百年前,已会此细想乎。愚于州、黄公,所标花间、尊前名句,未尝不讽味移情。而举烛治燕,或恐非郢书本实耳。 州拈出香弱 州云:“温飞卿词...

绝妙好词(含注释翻译)

绝妙好词(含注释翻译)
《绝妙好词》,宋词选集,南宋周密编选,以选录精粹著称,共7卷,收词390首(今残缺施岳的6首),约成书于元初。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弁阳啸翁、四水潜夫、华不住山人,晚号弁阳老人。词集有《苹洲渔笛谱》,又名《草窗词》。著有《齐东野语》《癸辛杂识》《武林旧事》《志雅堂杂钞》《浩然斋雅谈》等。 《绝妙好词》始自张孝祥,终于仇远,共132家,包括周密本人的22首词。选录标准偏...

近代词人逸事

近代词人逸事
鹿潭,先君子学词之师也。性落拓。官两淮盐大使。罢官,避地东淘,杜小舫观察爱其才,时周给之。小舫之词,多出其手定。鹿潭素不善治生,歌楼酒馆,随手散尽。晚年与女子黄婉君结不解之缘,迎之归于泰州。又以贫故,不安于室。鹿潭则大愤,走苏州,谒小舫。小舫方署臬使,不时见鹿潭。既失望,归舟泊垂虹桥,夜书冤词,怀之,仰药死。小舫为经纪其丧。婉君闻之,亦以死殉。余从嫂黄亦家泰州,亲见婉君死状...

近词丛话

近词丛话
太清西林春,姓顾氏,苏州人。才色双绝,为贝勒奕绘之侧福晋,有《天游阁集》。所作词名《东海渔歌》,兹录其三阕焉。慈溪记游调寄〈浪淘沙〉云:「花木自成蹊。春与人宜。清流荇荡参差。小鸟避人栖不定,扑乱杨枝。归骑踏香泥。山影沉西。鸳鸯冲破碧?飞。三十六双花样好,同浴清溪。」山行调寄〈南柯子〉云:「絺绤生凉意,肩舆缓缓游。连林梨枣缀枝头。几处背阴篱落挂牵牛。远岫云初敛,斜阳雨乍收。牧踪...

金粟词话

金粟词话
词以自然为宗 词以自然为宗,但自然不从追琢中来,便率易无味。如所云绚烂之极,乃造平澹耳。若使语意澹远者,稍加刻画,镂金错绣者,渐近天然,则乎绝唱矣。 论吴周词 宋人张玉田论词,极推少游、竹屋、白石、梅、梦窗诸家,而稍离美成。梦窗之词虽周缋满眼,然情致缠绵,微为不足。余独爱其除夕立春一凑阕,兼有天人之巧。美成词如十三女子,玉艳珠鲜,政未可以其软媚而少之也。 李易安词意并工 李易...

介存斋论词杂著

介存斋论词杂著
周济,字保绪,一字介存,号未斋,晚号止庵,生于公元一七八一年,卒于公元一八三九年,荆溪(今江苏宜兴)人。公元一八〇五年(清嘉庆十年)进士,官淮安府学教授。为学重经世济用,好读史及兵书将略,著有《晋略》八十卷,自负有济世伟略而不能用。更寄情于艺事,推衍张惠言词学,谭精研思,持论精审,为常州派(清代词学有浙派和常州派之分:秀水〔浙江嘉兴〕朱彝尊选辑《词综》,论词以“清空”为宗,一...

解人颐

解人颐
“解人颐”一语,最早见于《汉书.匡衡传》中,谓“匡说诗,解人颐。”《解人颐》一书,最初的编撰者不详,《四库全书总目》等均无著录,从全书内容分析,大约成书于明嘉靖时期。清乾隆二十六年,长洲人钱德苍根据坊本予以增删替补,刊行于世。 《解人颐》以“解颐”为宗旨,集诗文词赋、俚语俗谚于一书,其精妙之处,常能令人捧腹或会心一笑。无论陶情遣兴、寄感抒怀,都使人悟出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主张与超脱气...
Copyright © 2018- 中华古籍全录 保留所有权利.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