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卿、大夫章第四

孝经卿、大夫章第四
孝经 卿、大夫章第四 【原文】非先王之法服①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②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③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④,非道不行⑤;口无择言,身无择行⑥。言满天下无口过⑦,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⑧,然后能守其宗庙⑨。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⑩。” 【注释】①法服:按照礼法制定的服装。古代服装式样、颜色、花纹(图案)、质料等,不同的等级,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规定。卑者穿...

孝经诸侯章第三

孝经诸侯章第三
孝经 诸侯章第三 【原文】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①,满而不溢②。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③,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④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⑤。” 【注释】①制节:指费用开支节约俭省。谨度:指行为举止谨慎而合乎法度。②满:指财富充足。溢:指超越标准的奢侈、浪费。③社稷:社,土地神。稷,谷神。土地与谷物是国...

孝经天子章第二

孝经天子章第二
孝经 天子章第二 【原文】子曰①:爱亲者,不敢恶于人②;敬亲者,不敢慢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④于百姓,刑⑤于四海。盖⑥天子之孝也。《甫刑》⑦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⑧。” 【注释】①子曰:今文本,自《天子章》至《庶人章》,只在最前面用了一个“子曰”,而古文本则每章都以一“子曰”起头。②爱亲者,不敢恶(wù)于人:全句是说天子将对自己父母的亲爱之心(孝心)扩大到天下所有的人的父母③慢:...

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

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
孝经 开宗明义章第一 【原文】仲尼①居,曾子②侍。子曰:“先王③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④,民用⑤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⑥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⑦。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⑧,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⑨,中于事君⑩,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注释】①仲尼:...

论语尧曰篇第二十

论语尧曰篇第二十
尧曰篇第二十【本篇引语】  本篇共3章,但段落都比较长。本篇中著名的文句有:“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宽则得众,信则民任”;“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等。这一篇中,主要谈到尧禅让帝位给舜,舜禅让帝位给禹,即所谓三代的善政和孔子关于治理国家事务的基本要求。 【原文】 20•1 尧曰(1):“咨(2)!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

论语子张篇第十九

论语子张篇第十九
子张篇第十九 【本篇引语】 本篇共计25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见危致命,见得思义”;“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君子之过,犹日月之食”;“其生也荣,其死也哀”。本篇中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孔子学而不厌、不耻下问的精神;孔子对殷纣王的批评,孔子关于学与仕的关系,君子与小人在有过失时的不同表现,以及孔子与其学生和他人之间的对话。  【原文】 19•1 子张曰:“士见危...

论语微子篇第十八

论语微子篇第十八
微子篇第十八 【本篇引语】 本篇共计1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这一篇中有如下内容: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张,孔子弟子与老农谈孔子、孔子关于塑造独立人格的思想等。  【原文】 18•1 微子(1)去之,箕子(2)为之奴,比干(3)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注释】 (1)微...

论语阳货篇第十七

论语阳货篇第十七
阳货篇第十七 【本篇引语】 本篇共26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一篇中,介绍了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对仁的进一步解释,还有关于为父母守丧三年问题,也谈到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等等。  【原文】 17•1 阳货(1)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2...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季氏篇第十六 【本篇引语】 本篇包括14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生而知之”;“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本篇主要谈论的问题包括孔子及其学生的政治活动、与人相处和结交时注意的原则、君子的三戒、三畏和九思等。  【原文】&nbs...

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卫灵公篇第十五 【本篇引语】 本篇包括42章,其中著名文句有:“无为而治”;“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小不忍则乱大谋”;“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当仁不让于师”;“有教无类”;“道不同,不相为谋”。本篇内容涉及到孔子的“君子小人”观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
Copyright © 2018- 中华古籍全录 保留所有权利.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