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人铭 〖说明〗《汉书。艺文志》有《黄帝铭》六篇,今已亡。《金文铭》据学者考证,即为《黄帝铭》六篇之一(王应鳞《〈汉书。艺文志〉考》)。《金文铭》载刘向《说苑。敬慎篇》:“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左陛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名其背曰”云云,《孔子家语。观周》所载与此大致相同,很可能就抄自《说苑》。刘向在汉成帝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以光禄大夫之职受诏校经传诸子诗赋,遍览皇室藏书,所著... 2015年05月07日 道家 暂无评论 喜欢 0 阅读全文
简帛本老子道德经 简帛《老子》古本合校 【校订】:澹海若 【说明】:为保留必要的对比性,本处校订完全依照帛书甲乙本次序排列,题头[]内阿拉伯数字则表示通行本的对应章节的排列次序;【**】内文字系参照通行诸本而作的补充,(/*)内文字表示尚未确定的其它可能的原文,(*)内文字表示通假字,(~*)表示疑似通假字,表示校订者增添的疑似脱失字,[*]汉字表示疑似古本可能的衍文。 德经 ... 2015年05月07日 道家 暂无评论 喜欢 0 阅读全文
黄帝阴符经 《黄帝阴符经》又称《阴符经》。旧题黄帝撰。学者都认为是后人伪托,有人说是战国时的苏秦,有人说是北魏的寇谦之,也有人说是唐朝的李荃;成书年代也莫衷一是,暂时都无法取得比较统一的意见。 《阴符经》的名称,根据唐朝李荃的理解,“阴者暗也,符者合也。天机暗合于行事之机,故称阴符。” 它和中国古代许多哲学性的著作一样(例如《道德经》、《易经》),各家对经书内容的理解各不一致,有人认为是兵... 2015年05月07日 道家 暂无评论 喜欢 0 阅读全文
黄帝四经(含注释翻译) 《黄帝四经》是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初付于帛书老子乙本前,当时称《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后经专家鉴定,认为此书是失传已久的《黄帝四经》。《汉书.艺文志》曾经著录此书,但汉以后就失传了,学者根据书的内容、文字、篇章数目等研究,认为此书成书时期当晚于《老子》,早于《管子》、《孟子》、《庄子》。它体现了道家学说由老子一派变成黄老学派的转变,对先秦各家各派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中黄... 2015年05月07日 道家 暂无评论 喜欢 0 阅读全文
黃帝四经 《黄帝四经》是1973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中抄在《老子》乙本卷前的四篇古佚书(《经法》《经》《称》《道原》)的合称。唐兰先生认为这四篇古佚书从内容上看是一部书,从思想方法上说,大体上是继承老子而加以发挥。它被认为代表了道家黄老学派的思想。《道德经》即《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开山之作。其作者老子不仅被公认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而且也被道教尊奉为道祖和天尊。可以说,老子及其《... 2015年05月07日 道家 暂无评论 喜欢 0 阅读全文
关尹子 又名《文始经》《关令子》,全名《文始真经。仿佛《老予》、《庄子》、《列》一样,《关尹子》也是以作者而命名的。 不过,“关尹子”只是以官代名而已。关是指老子出函关的关,守关的人叫做关令尹,名字叫做喜,所以称为关令尹喜,后人尊称为关尹子。 相传老子看透了当时的形势,知道周天子王治不久,所以离开周西出函关。函关守令尹喜久仰老子大名,所以盛情款留,希求指教。老子为留《道德经》五千言,骑... 2015年05月07日 道家 暂无评论 喜欢 0 阅读全文
服气精义论 《服气精义论》,唐司马承祯撰。一卷。分为五牙论、服气论、导引论、符水论、服药论、慎忌论、五脏论、服气疗病论、病候论九篇。记载服真五牙法、太清行气符、服六戊气法、服三五七九气法、养五脏五行气法等静功功法,在保持身体姿势不动的情况下控制呼吸,吐故纳新,以意念控制气在体内的周行。另外又主张动功,以导引致荣气卫气的和畅宣通,使气在体内「升降有叙」。在服气的同时还主张服药,通过服气服... 2015年05月07日 道家 暂无评论 喜欢 0 阅读全文
道德经校释 (一)本书在选本方面,以唐易州龙兴观道德经碑本为主,次取敦煌写本与遂州碑本参订。石本于御注、广明、景福以外,更参考楼正、邢玄、庆阳、磻溪、高翿、赵孟俯诸本。钞本参考柰卷及室町时代钞本。刻本王本除用明和宇惠本外,更参考道藏本、范应元引王本,与道藏宋张太守汇刻四家注本。河上本除用宋刊本外,更参考道藏李道纯道德会元所用章句白本。又如傅、范古本,夏竦古文四声韵所引古老子,及托名王羲... 2015年05月07日 道家 暂无评论 喜欢 0 阅读全文
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老子五千文》。春秋末周守藏室吏老子(老聃)著,《吕觉 不二篇》汉高诱注释老子去国西游,函谷关尹喜请为著《上至经》五千言,即此书。旧题西汉河上公《老子章句》将其分为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故名《道德经》。 《道德经》本为先秦道家的代表作,汉末张陵创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祖,以《老子五千文》为教典教悔道徒,并作《... 2015年05月07日 道家 暂无评论 喜欢 0 阅读全文
抱朴子外篇 《外篇》的基本内容 《外篇》言人事,以儒家为宗,反映了葛洪先儒后道的思想发展轨迹。 《弭讼》等9篇论述时政得失,讥刺世俗,言治民之法。 《臣节》等7篇评人事臧否,主张藏器待时,克己思君。 《君道》等14篇谏君主任贤举能,爱民节欲,独掌权柄。 《勖学》、《崇教》两篇论超俗出世。 《交际》等5篇论修身。 《钧世》等7篇论文言著书之贵。(诘鲍)篇主张有君。 《博喻》、《广譬》两篇皆替喻,重复诸篇... 2015年05月07日 道家 暂无评论 喜欢 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