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服气精义论
《服气精义论》,唐司马承祯撰。一卷。分为五牙论、服气论、导引论、符水论、服药论、慎忌论、五脏论、服气疗病论、病候论九篇。记载服真五牙法、太清行气符、服六戊气法、服三五七九气法、养五脏五行气法等静功功法,在保持身体姿势不动的情况下控制呼吸,吐故纳新,以意念控制气在体内的周行。另外又主张动功,以导引致荣气卫气的和畅宣通,使气在体内「升降有叙」。在服气的同时还主张服药,通过服气服药以疗病,书中发展了陶弘景服气疗病的思想,使道教气功疗病法进一步完善。此外,还提出了有关服气的种种「慎忌」,强调精神情绪的调节,这是其服气论的「精义」所在。对宋元内丹家影响较大。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云笈七签》卷五七摘录。
《服气精义论》是一部有特色的道教炼养著作,《服气精义论》中蕴涵的丰富道教炼养思想,堪以其另一部著作《坐忘论》相媲美。但纵观以往学术界对司马承祯的研究,多集中于《坐忘论》和《天隐子》这两部著作上,对司马承祯在道教思想发展史上地位的评价也往往是从这两部道书说开去。而对司马承祯其他方面的著作则着墨较少,尤其是对《服气精义论》中所蕴涵的丰富道教医学养生思想未给予应有的重视和挖掘。本文从服气养生观、道教医学疾病观、养生宜忌观、服气疗病观等几个方面对《服气精义论》的道教医学养生思想及其特色进行了剖析。
服气精义论 的目录:
- 服气精义论并序
- 五牙论第一
- 服气论第二
- 导引论第三
- 符水论第四
- 服药论第五
- 慎忌论第六
- 五脏论第七
- 服气疗病论第八
- 病候论第九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