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头记

新石头记
版本:光绪三十四(1908)年十月上海改良小说社单行本。四十回。 作者:署“老少年撰”,老少年即吴趼人。吴趼人,名沃尧,字小允,又字茧人,后改字趼人,广东南海佛山镇人。清同治五年四月十六日生(1866年5月29日)生于北京祖父寓所,三岁,祖父亡故,随父母奉丧南归。十七岁丧父,十八岁被生计所迫,至上海谋事。光緖廿三(1897)年至廿八年,主持上海各小报笔政。从光緖廿九年起,致力小...

型世言

型世言
《型世言》是陆人龙创作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它以明代现实社会为背景,通过对市井细民生活百态的描写与刻画,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明代社会的现实状况。 本书是中国古典小说名著丛书中的一册,这部小说最大的特点是所述故事均发生在明代,也就是说,这部短篇小说集完全是明人所作,而不像“三言”、“两拍”那样,夹有前人的作品。因此,它对于今人研究明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风俗、语言文学等,都有特殊的意...

新镌绣像麴头陀济颠全传

新镌绣像麴头陀济颠全传
清康熙年间, 坊间刻有《新镌绣像麴头陀济颠全传》,文前有绣像二十四幅 (北京图书馆有藏本,可惜是朱印的,线细色浅,无法复制),香婴居士即王梦吉,字长龄,杭州人。他重编的《新镌绣像麴头陀济颠全传》,内容跟《济颠禅师语录》基本上相同. 新镌绣像麴头陀济颠全传 的目录: 第一回 太上皇情耽逸豫 宋孝宗顺旨怡亲 第二回 梵光师泄机逢世 韦驮神法杵生嗔 第三回 看龙舟旃檀显化 住天台嗣接前因 第四回...

谢小娥传

谢小娥传
小娥姓谢氏,豫章人,估客女也。生八岁丧母,嫁历阳侠士段居贞。居贞负气重义,交游豪俊。小娥父畜巨产,隐名商贾间,常与段婿同舟货,往来江湖。时小娥年十四,始及笄,父与夫俱为盗所杀,尽掠金帛。段之弟兄,谢之生侄,与童仆辈数十悉沉于江。小娥亦伤胸折足,漂流水中,为他船所获。经夕而活。因流转乞食至上元县,依妙果寺尼净悟之室。初父之死也,小娥梦父谓曰:“杀我者,车中猴,门东草。”又数日,...

笑赞

笑赞
赵南星(1550-1627)明高邑(今属河北)人。字梦白,号侪鹤。别号清都散客。明朝政治家、文学家。万历进士,任河南汝南县推官,后任文选员外郎。因直言上疏,陈述时政四大害,触犯时忌,不得已乞归乡里。后再起考郎中,主京察,旋即遭诬陷,被贬斥为民。在乡里与邹元标、顾宪成,同被称为“三君”,为东林党重要人物。光宗即位,任左都御史。天启三年,任吏部尚书。时宦官魏忠贤专政,政治腐败,他与之对抗...

小五义

小五义
《小五义》是,全称《忠烈小五义传》,又称《续忠烈侠义传》。作为侠义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深受民众的喜爱,流传极为广泛。 据清代文光楼主人《小五义序》说,《三侠五义》及其续书都是“石玉昆原稿”。 石玉昆是清代道光、咸丰年间的说唱艺人。一般认为,文光楼主人的说法难以成立,不足征信。从作品的具体内容看,《小五义》与《三侠五义》出自不同作者之手,《小五义》说唱的痕迹更为明显,而文字上的粗...

仙杂记

仙杂记
旧本题唐金城冯贽撰。贽履贯无可考。其书杂载古人逸事。如所称戴逵双柑斗酒往听黄鸝之类,诗家往往习用之,然实伪书也。无论所引书目皆历代史志所未载。即其自序称天复元年所作,而序中乃云天祐元年退归故里。书成於四年之秋,又数岁始得终篇,年号先後,皆不免颠倒,其为後人依托,未及详考明矣。案陈振孙《书录解题》有冯贽《雲仙散录》一卷,亦有天复元年序。振孙称其记事造语如出一手,疑贽为子虚乌有...

仙侠五花剑

仙侠五花剑
此 书 有 记 狎 鸥 子 序。 从〈序〉中, 可 知 剑 痴 系 上 海 人, 此 书 当 完 成 于 光 绪 辛 丑 (1901) 年。 光 绪 辛 丑 年 八 月 仿 聚 珍 版 小 型 本, 原 周 贻 白 藏。 据 本 书 出 版 说 明 知 原 书 系 由 笑 林 报 馆 校 印。 题 作《 绣 像 仙 侠 五 花 剑》, 有 序, 绣 像 18 幅。 此 本 据 以 整 理 排 印, 又, 此 书 又 名《 绣 像 飞 仙 剑 侠 奇 缘》,4 卷 20 回。石 印 本, 一 ...

夏商野史

夏商野史
版本:清嘉庆甲戍(1814)年稽古堂《夏商合传》刋本,辑《有夏志传》四卷十九回与《有商志传》四卷十二回,二者合计三十一回。 作者:题“景陵锺惺伯敬父编辑”,“古吴冯梦龙犹龙父鉴定”,均系伪托。书中屡屡提及“后人余季岳”如何如何“赞之”“笑之”,是否其人即为作者,存疑。 内容:前十九回叙述夏朝历史,重点比较了圣君贤臣与昏君小人两类角色;后十二回叙述商朝历史,重点描述了周灭商的经过。 夏商野...

戏中戏

戏中戏
版本:清代小说,七回。 作者:不题撰人。 内容:本书为《比目鱼》的上部,叙述谭楚玉和刘藐姑夫妻偕亡守节的故事。 戏中戏 的目录: 第一回 第二回 第三回 第四回 第五回 第六回 第七回
Copyright © 2018- 中华古籍全录 保留所有权利.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