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錄

茶錄
蔡襄(1012~1067),北宋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字君谟,为北宋著名茶叶鉴别专家。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任福建转运使,负责监制北苑贡茶,创制了小团茶,闻名于当世。 《茶录》是蔡襄有感于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而特地向皇帝推荐北苑贡茶之作。计上下两篇,上篇论茶,分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侯茶、①盏、点茶十目,主要论述茶汤品质和烹饮方法。下篇论器,分茶焙、茶笼...

茶经(今注)

茶经(今注)
 一、唐宋茶经流变史 在茶学史上,现存史料里,最早提及陆羽《茶经》的是唐代的皮日休,据他的说法,茶经共三卷:「分其源、制其具、教其造、设其器、命其煮饮之者除痟而去疠。」所言次第和今本《茶经》全同。 到了宋代,陈师道提出有家藏一卷本、毕氏三卷本、王氏三卷本、张氏四卷本等四种,都是因为繁简有别。陈氏并据上述诸本合校成了新钞二篇本。可知宋代以来,《茶经》即有各种不同版本。大致现存《...

茶录

茶录
张源,字伯渊,号樵海山人,包山(即洞庭西山,在今江苏震泽县)人。“隐于山谷间,无所事事,日习诵子百家言。每博览之暇,汲泉煮茗,以自愉快。无间暑,历三十年疲精殚思,不究茶之指归不已。”(顾大典《茶录。且引》) 作序者,顾大典,字道行,号衡寓。为降庆进士,官至福建提学副使,工书画、音律,诗宗唐人。其“引”中云:“余乞紧十载,夙有茶癖,得君百千言。”故可知此书成于万历中,约在1595年前后。...

茶经

茶经
陆羽(733~804),唐复州竞陵(今湖北天门)人。一名疾,字鸿渐,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冈子。自幼好学,性淡泊,闭门著书,不愿为官。安史之乱后,尽心于茶的研究。撰成《茶经》一书,对促进我国茶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后人为了纪念陆羽在茶业上的功绩,祀他为“茶圣”。 《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分上、中、下三卷,包括茶的本源、制茶器具、茶的采制、煮茶方法、历代茶事、茶叶产地等十章,...

茶賦(幷書)

茶賦(幷書)
凡人之於物或玩焉或味焉 樂之終身而無厭者 其性矣乎 若李白之於月 劉伯倫之於酒 其所好雖殊 而樂之至則一也 余於茶越乎 其莫之知 自讀陸氏經稍得其性 心甚珍之 昔中散樂琴而賦 彭澤愛菊而歌 其於微尙可顯矣 况茶之功最高 而未有頌之者若廢賢焉 不亦謬乎 於是考其名驗其産 上下其品爲之賦 或曰 茶自入稅反爲人病 子欲云云乎 對曰 肰然是豈天生物之本...

北苑别录

北苑别录
四库全书著录,附在熊蕃贡茶录后。刊本有明说郛本;茶书全集本;五朝小说本;清古今图书集成本;读画斋丛书本;民国丛书集成本。前四种同一系统;第六种依照第五种排印。 序跋除徐、汪继壕二跋兼跋熊、赵二书外,有赵汝砺自序及后序。 茶书全集本题作熊克撰。说郛本,五朝小说本和图书集成本题作宋无名氏撰,均是未看到汝砺后序,以致失考。 全书正文约二千八百多字,旧注约七百字,汪继壕增注二千多字...

北苑別錄

北苑別錄
趙汝礪 1186年撰。 趙汝礪事慫無考。《宋史》宗室世系表漢王房下有漢東侯宗楷曾孫汝礪,又商王房下左領衛將軍士 曾孫也有汝礪,未知孰是。此書是汝礪在淳熙丙午(1186)做福建路轉運司主管帳司的時候,?補熊蕃《宣和北節貢茶錄》而寫的。 四庫全書著錄,附在熊蕃貢茶錄後。刊本有K 明說郛本;L 茶書全集本;M 五朝小說本;N 清古今圖書集成本;O 讀畫齋叢書本;P民國叢書集成本。前四種同一系統;第六...

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古代黄酒酿造名著 一文献资料简述 唐代和宋代是我国黄酒酿造技术最辉煌的发展时期。酿酒行业在经过了数千年的实践之后,传统的酿造经验得到了升华,形成了传统的酿造理论,传统的黄酒酿酒工艺流程,技术措施及主要的工艺设备至迟在宋代基本定型, 唐代留传下来完整的酿酒技术文献资料较少,但散见于其它史籍中的零星资料则极为丰富。宋代的酿酒技术文献资料则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丰富,具有...
Copyright © 2018- 中华古籍全录 保留所有权利.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