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茶頌

東茶頌
丁若镛(公元1762-1836年),号茶山,著名学者,对茶推崇备至。著有《东茶记》,乃韩国第一部茶书,惜已散逸。金正喜(公元1786-1856年)是与丁若镛同时而齐名的哲学家,亲得清朝考证学泰斗——翁方纲、阮元的指导。他的金石学和书法也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对禅宗和佛教有着渊博的知识,有咏茶诗多篇传世,如《留草衣禅师》诗:“眼前白吃赵州菜,手里牢拈焚志华。喝后耳门软个渐,春风何处不山家”草衣禅师(178...

東茶記

東茶記
丁若镛(公元1762-1836年),号茶山,著名学者,对茶推崇备至。著有《东茶记》,乃韩国第一部茶书,惜已散逸。金正喜(公元1786-1856年)是与丁若镛同时而齐名的哲学家,亲得清朝考证学泰斗——翁方纲、阮元的指导。他的金石学和书法也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对禅宗和佛教有着渊博的知识,有咏茶诗多篇传世,如《留草衣禅师》诗:“眼前白吃赵州菜,手里牢拈焚志华。喝后耳门软个渐,春风何处不山家”草衣禅师(178...

大明水記

大明水記
世傳陸羽茶經其論水云 山水上 江水次 井水下 又云 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瀑涌湍漱勿食 食久令人有頸疾 江水取去人遠者 井取汲多者 其説止於此 而未嘗品第天下之水味也 至張又新爲煎茶水記 始云 劉伯芻謂水之宜茶者 有七等 又載羽爲李季卿論水次第有二十種 今考二説 與陸羽茶經皆不合 羽謂 山水上 而乳泉石池又上 江水次 而井水下 伯芻以揚子江爲第一 惠山石泉爲第二 虎丘石井第三 丹陽寺井第四 揚州...

大观茶论

大观茶论
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我国历史上出名的骄侈淫逸的帝王之一。性风流,有才气,书、画、词、文无一不精,存世有真书、草书《千字文卷》以及《雪江归棹》、《池塘秋晚》等画卷。 《大观茶论》是赵佶关于茶的专论,成书于大观元年(1107)。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其中“点茶”一篇,见解精辟,论述深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宋以来我国茶...

茶疏

茶疏
许次纾1597年撰。 许次纾(1549-1604),字然明,号南华,钱塘人。清。厉鹗《东城杂记》载“许次纾……方伯茗山公之幼子,跛而能文,好蓄奇石,好品泉,又好客,性不善饮……所着诗文藏富,有小品室、荡栉斋二集,今失传。予曾得其所着《茶疏》一卷,……深得茗柯至理与陆羽《茶经》相表里。”许次纾嗜茶之品鉴,并得吴兴姚绍宪指授,故深得茶理。 该书《四库提要》存目,主要刊本有①万历丁未(1607年)许世奇刊本...

茶神傳

茶神傳
採茶 採茶之候貴及其時 太早則味不全遲則神散 以穀雨前五日爲上 後五日次之 再五日又次之 茶芽紫者爲上 面皺者次之 團葉又次之 光面如篠葉者最下 撤夜無雲浥露採者爲上 日中採者次之 陰雨中不宜採 産谷中者爲上 竹下者次之 爛石中者又次之 黃砂中者又次之 造茶 新採揀去 老葉及枝梗碎屑 鍋廣二尺四寸 將茶一斤半焙之 候鍋極熱始下茶急炒火不可緩 待熟方退火徹入篩中輕團...

茶譜

茶譜
《茶谱》,五代茶书。前蜀·毛文锡撰,一卷,已佚。陈尚君辑本已辑佚文四十一则。毛文锡,字平珪。高阳(治今河北高阳县东旧城)人。父龟范,成通(八六0一八七四)间为岭南刺史,历任潮州刺史等。文锡通音乐,能诗工词,时名颇重。年十四,登进士第,仕唐宦历未详。入蜀依王建,累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迁承旨。永平三年(九一三)七月,为太子元膺贬逐、拘捕,挝之几死。太子败死,仍复原职,四年八月,迁礼部...

茶譜

茶譜
朱权,明太祖朱元璋之第十七子,晚号臞仙,又号涵虚子、丹丘先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封宁王,卒于正统十三年(1448),谥献,故亦称宁献王。曾奉敕辑《通鉴博论》,撰有《家训》、《宁国仪范》、《汉唐秘史》、《史断》、《文谱》、《诗谱》等数十种著作。 《千顷堂书目》载有“宁献王权臞仙茶谱一卷”,不见其他书目。据万国鼎考,南京图书馆有清代杭大宗蓝格钞本《艺海汇函》,其中有茶谱一种,序题涵虚子...

茶錄

茶錄
蔡襄(1012~1067),北宋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字君谟,为北宋著名茶叶鉴别专家。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任福建转运使,负责监制北苑贡茶,创制了小团茶,闻名于当世。 《茶录》是蔡襄有感于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而特地向皇帝推荐北苑贡茶之作。计上下两篇,上篇论茶,分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侯茶、①盏、点茶十目,主要论述茶汤品质和烹饮方法。下篇论器,分茶焙、茶笼...

茶经(今注)

茶经(今注)
 一、唐宋茶经流变史 在茶学史上,现存史料里,最早提及陆羽《茶经》的是唐代的皮日休,据他的说法,茶经共三卷:「分其源、制其具、教其造、设其器、命其煮饮之者除痟而去疠。」所言次第和今本《茶经》全同。 到了宋代,陈师道提出有家藏一卷本、毕氏三卷本、王氏三卷本、张氏四卷本等四种,都是因为繁简有别。陈氏并据上述诸本合校成了新钞二篇本。可知宋代以来,《茶经》即有各种不同版本。大致现存《...
Copyright © 2018- 中华古籍全录 保留所有权利.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