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 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 2015年05月08日 别集 暂无评论 喜欢 0 阅读全文
苏洵集 苏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仁宗嘉祐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嘉祐三年,... 2015年05月08日 别集 暂无评论 喜欢 0 阅读全文
苏武李陵诗 (前人早有论证苏李诗为伪作,但其典雅深情,依然令人击节。) 苏武与李陵诗 (一) 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商。 昔者长相近,邈若胡与秦。 惟念当离别,恩情日以新。 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 我有一罇酒,欲以赠远人。 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ARTX.CN (二)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 2015年05月08日 别集 暂无评论 喜欢 0 阅读全文
苏轼词选(48首)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景祐三年十二月(按公元已是1037年初)生于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县),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七月死于常州(今江苏省常州市),年六十六。他生活在宋朝比较“承平”的一段时代里。在他生前五十八年,北宋王朝统一了中国,结束了长期的战争和割据。在他死后二十六年,汴京被金兵攻破,北宋王朝垮台。其间真宗朝,有王小波、李顺领导的四川农民起义;徽宗朝,有方... 2015年05月08日 别集 暂无评论 喜欢 0 阅读全文
苏东坡全集 【图书简介】 - 苏东坡全集据世界书局1936年版影印 苏东坡全集 的目录: 正文·卷一·诗四十七首 正文·卷二·诗八十三首 正文·卷三·诗七十六首 正文·卷四·诗八十八首 正文·卷五·诗一百三首 正文·卷六·诗九十九首 正文·卷七·诗八十三首 正文·卷八·诗七十二首 正文·卷九·诗六十七首 正文·卷十·诗四十七首 正文·卷十一·诗七十二首 正文·卷十二·诗四十九首 正文·卷十三·诗八十一首 正文·卷十四·诗七十九首 正文... 2015年05月08日 别集 暂无评论 喜欢 0 阅读全文
送董生邵南序 燕赵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董生自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况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 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2015年05月08日 别集 暂无评论 喜欢 0 阅读全文
思旧赋并序 余与嵇康、吕安居至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音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 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而北徂。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予驾乎城隅。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叹「黍... 2015年05月08日 别集 暂无评论 喜欢 0 阅读全文
宋袁阳源集 袁淑,字阳源,陈郡人。少好属文,彭城王起为祭酒,后迁至左卫率。凶劭当行篡逆,淑谏见害。 宋袁阳源集 的目录: 题词 目录 赋 议 章 书 传 杂文 诗 附录 2015年05月08日 别集 暂无评论 喜欢 0 阅读全文
双江聂先生文集 按语:此《双江聂先生文集》是明嘉靖间刻本,藏于北京图书馆。此处所收录的实际上是当时阅览时所作的读书笔记,价值究竟有多大,则存乎阅者其人。 卷一 奏疏一 卷二 奏疏二 卷三 序 《大学古本臆说序》 窃以孔门之学,一以贯之,孔之一即尧舜相传之中。中者,心之本体,非大学之至善乎?致知者,止至善之全功;格物者,止至善之妙用;意也者,感于物而生于知者也。诚言其顺,格言其化,致言其寂也。寂以妙... 2015年05月08日 别集 暂无评论 喜欢 0 阅读全文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後,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 2015年05月08日 别集 暂无评论 喜欢 0 阅读全文